创建时间:2024-05-08 16:45
改革开放是指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社会主义迎来了从低潮到高潮的伟大飞跃,使中国现代化迎来了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迎来了从自觉到自信的伟大飞跃,使人民迎来了从注重物质文化需要到注重美好生活需要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必由之路
国际环境
1、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使得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意味着急切需要改革。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改革开放——发展之路
改革过程
1、改革开放启动和全面展开阶段(1978—1987)
以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又可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前阶段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开展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后阶段改革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
农村改革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中,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2、波折总结和目标确定阶段(1987—1992)
从1987年到1992年,改革经历波折进入反思总结和目标确定阶段。在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之后,随着价格“双轨制”、物价上涨和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加之人们当初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复杂的原因,改革开放出现了波折。
1989年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和总结,出现了不同倾向的社会思潮。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秋季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2)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之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准入新规
1978年12月,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外开放工作开始发生历史性转折,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年间,从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到向内陆渐进式开放,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创办经济特区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
3、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指出这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
4、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
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变,在此期间,我们曾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其中无不显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的时代意义。学习“四史”是一场精神上的长征。我们要从“四史”中汲取历史经验和走向未来的智慧,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在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接力奋斗中走好青年一代的长征路!
(l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