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学习专题(第6期)

创建时间:2018-08-08 10:44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学习专题

(第6期)

 

绵阳市高水农副产品批发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2018年6月25

 

 

目录

 


1、 本周专题学习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引;(摘自《人民日报》,作者:彭清华)

2)新时代国企改革如何再出发(摘自《解放日报;作者:李建伟

(3)修宪充分发扬民主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

(4)法治建设新里程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引

彭清华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八个明确”,其实践要求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执政之问”,为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一是中国之问,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进入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发展起来后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回答好“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围绕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二是时代之问,对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科学回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围绕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安排,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这些重要思想观点,为我们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三是人民之问,对怎么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科学回答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深刻洞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等结合上进行思考,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清晰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重点,强调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鲜明指出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精准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为我们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四是执政之问,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出了科学回答

执政考验是所有执政党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如果不能经受住权力腐蚀、利益诱惑,就会脱离群众、丧失执政地位。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已经执政了69年,而且还将长期执政。如何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保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治腐、正风肃纪的最大成果,是树立了中央权威,严明了党的纪律,净化了政治生态,改变了党的面貌,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如果说近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领导好市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那么5年多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进一步证明,我们党完全可以解决自身问题,建立廉洁政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党的十八大前一个时期,国际上“中国崩溃论”喧嚣一时,国内“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情绪弥漫;今天,“四个自信”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领导方面,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目标,强调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党内监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各方面。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目前,四川正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并作为全省当前紧迫的、管总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树牢“四个意识”,紧扣“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摘自6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的署名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引》

 

 

 

 

 

 

 

 

 

 

 

 

新时代国企改革如何再出发

李建伟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改革实践和国内外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再出发的重大时代课题,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上系统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改革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改革方向、改革主体、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基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坚持和发展国有经济、发展什么样的国有经济、怎么样发展国有经济等重大问题,深化了对新时代国有经济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

聚焦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在对待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问题上,存在认识不深刻、不到位和不科学的地方。特别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如国有企业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党的领导、进退布局、治理监管、激励约束等,还有一些争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改革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其针对性之强、意见之明确、内涵之丰富,都是令人瞩目的。

一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基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政治性”这一基本属性: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从政治上看问题,决不能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所有制问题,或者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否则将“导致中国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彻底变质,以及中国上层建筑合法性和社会意识形态合理性的彻底丧失”

二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这一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本质特征,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三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包括“基础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支柱论”——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力量论”——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以及“一个依靠力量、五个重要力量论”

四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主要矛盾。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可以归纳为国有企业治理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与新时代国有企业性质特征、地位作用、目标任务等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由此,明确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导向和方法论角度上的重点工作方向。

五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目标任务。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目标方向是“做强做优做大”总体任务是“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具体任务是成为“改革主力军和先行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等

六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改革主体。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次重要讲话,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三位一体主体论”,即国有企业是改革发展主体国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三位一体主体论”为进一步激发改革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发展动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创新”。我们要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八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所有制布局方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民经济布局方面,抓好国计民生主要行业关键领域; 改革任务布局方面,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产业布局方面,抓好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九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公司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论”“统一论”“两个一以贯之论”“融入嵌入论”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其中,明确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十是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监督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反腐三同步论”“出资人监管论”“公开透明关键论”等重要思想和要求,要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强调“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以及“加强和改进出资人监管”。

把握五个方面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推进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国际视野、学术高度和时代特征,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当前,抓紧确立、研究、宣传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我国国资国企事业的繁荣发展与再上台阶,具有重大的理论发展意义、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第一,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国有经济重要性,坚持党对国资国企工作的领导。

在准确把握国有企业“政治性”基本属性、“党的领导”本质特征、“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与物质基础”重要地位作用基础上,要充分认识国资国企工作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国资国企工作的领导,理直气壮地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好国资国企各项工作。

第二,准确把握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矛盾,狠抓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推进落实。

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矛盾,要重点聚焦国有企业改革主要目标任务,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目标方向,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着力落实成为改革主力军和先行者等重要任务。

第三,科学把握国资国企改革的主体动力,坚持人民为中心推进国企改革创新。

坚持“三位一体主体观”和“改革创新方法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企业改革发展主体地位、企业领导人员骨干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和主体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开创新时代国资国企工作新局面。

第四,准确把握国资国企改革的布局结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治理发展完善。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布局结构的要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抓好国计民生主要行业关键领域,推进国有企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促进国有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此基础上,加快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和发展完善。

第五,坚持国资国企工作中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国企监督管理保障水平。

要把党的建设摆在国资国企改革首位,推进管党治党在国资国企改革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要进一步落实“出资人监管论”“改革反腐三同步”“公开透明关键论”“细则决定论”,推进和保障好新时代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改革的顺利发展和再创佳绩。

摘自《解放日报作者:李建伟(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特聘研究员、上海市国资委政府法律顾问)

修宪充分发扬民主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党中央曾多次在不同范围广泛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了2639条修改意见,形成修宪建议草案稿后再次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收到修改意见230条。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宪法修改小组举行了13次工作班子会议、4次全体会议,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汇总梳理、逐一研究。

 ●1月18日至19日,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期间,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在充分吸收与会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并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获得通过。

 2018年3月11日,这一天注定将永载史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现行宪法从198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第五次修改。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培育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宪法意识任重道远,应该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通盘考虑、统一安排,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全覆盖的普及宪法活动,使尊宪、学宪、守宪、维宪成为每一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和自觉习惯。

此次修改共涉及到了21处11个方面,包括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宪法总纲中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增加“监察委员会”一节,增加“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在宪法中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把宪法宣誓制度、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重要内容写进了宪法。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培育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宪法意识任重而道远。3月29日司法部召开律师学习宣传贯彻宪法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律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宪法,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世易时移 变法宜矣

 对于宪法修正案的必要性、紧迫性等重大时代意义,与会律师代表们表示深刻理解、领会与认同。

 “这次修宪,充分而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精神、发展理念、人民意志、法治原则,有迫切的现实必要、丰厚的人民期待、深刻的历史意义、久远的未来价值。”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表示。

 吕红兵举例说,例如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宪法的最高法律形式、最强法律效力提供了指导思想,使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有了最高准则、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有了最强引领。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也认为,此乃新时代之举,指导意义最是重大。这一增加,时代感强,主旨明确,提纲挈领,符合实际,切中要害,其必将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推进平安、法治、健康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指导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认为,国家监察体制的建立是我国政治体制、政治体系的重大变化,也是法律体制、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此次修正案在宪法总纲中增加“监察委员会”一节,为监察委员会行使职权提供了宪法依据,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有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肖胜方还认为,此乃创新之举,合力问责最为需要。这一增加,是建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全新之举,是新时代法治反腐的重大制度创新。犹如让十指合为一拳,敢于担当,重视法治,重拳出击,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之战略,利于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初衷,利于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初衷。

 “本次修改宪法顺应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皮剑龙认为,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用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及宝贵经验,是新时代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全国律协副会长、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蒋敏认为,变法是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是宪法必备的品格,在新的形势下,宪法做出适当修改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是十分及时、必要的,客观上解决了宪法的进步性、长期性和稳定性问题,保持了宪法持久的生命力。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薛济民曾参与宪法修改建议稿的讨论,列席了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在他看来修改恰逢其时。“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薛济民说,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活动准则,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是时代必然、实践必要、法治必需。

法治建设新里程碑

 此次修宪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据悉,党中央曾多次在不同范围广泛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了2639条修改意见,形成修宪建议草案稿后再次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收到修改意见230条。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宪法修改小组举行了13次工作班子会议、4次全体会议,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汇总梳理、逐一研究。

 1月18日至19日,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期间,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在充分吸收与会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并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获得通过。

 薛济民指出,综观这次宪法修改全过程,从各方面提出的数千条建议,到党中央的21条修宪建议,党中央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

 皮剑龙也认为,这次宪法修改,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基础上,先由党中央全会形成建议案,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形成宪法修正案(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完全符合宪法第64条对宪法修改的规定,修改程序完全合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修宪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本次宪法修改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蒋敏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已经成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本次修宪的一字之改反映了法治理念的重大变化。

 皮剑龙也认为,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为“法治”,一字千金,体现了国家对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重视与全面依法治国、厉行法治的决心。通过修改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对于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团结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具有深远意义。

 “这次修宪,是我国法治建设新的里程碑,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皮剑龙评价说。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吕红兵认为,培育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宪法意识任重道远,应该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通盘考虑、统一安排,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全覆盖的普及宪法活动,使尊宪、学宪、守宪成为每一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和自觉习惯,使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社会良好风尚。

 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刘正东建议以“国家宪法日”为中心持续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加大宪法的宣传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在宪法宣传中的主体作用,以进一步增强宪法宣传的效果;对中学生以及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法律知识教育基础上,开设以宪法为核心的宪法法律知识教育课程,让宪法宣传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制度化;在对领导干部在人大进行宪法宣誓的基础上,对其他新晋公职人员由司法行政机关统一负责进行宪法宣誓活动,以增强宪法宣誓活动的严肃性和仪式感。

 作为人大代表中的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律师表态称,将继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把律师及其面对的广大公众的声音真实反映到党和国家决策层,同时也致力于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律师行业和社会公众,带领广东4万律师增强宪法意识,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律师行业贯彻践行好,充分体现法律人对宪法法律的信仰和恪守,坚定不移做宪法的信仰者、实践者、维护者。